本篇文章整理自郝萬山老師談抑鬱症治療

抑鬱症,這個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普遍的疾病,正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活品質。它不僅是情緒的低落,更是一種涉及身心複雜互動的生理失衡。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抑鬱症的概況、臨床表現、潛在成因,以及如何透過多面向的策略來預防與治療。


全球趨勢與驚人數據:抑鬱症的蔓延

(WHO)的數據顯示,抑鬱症已位居全球第四大疾病。預計到2020年,它將超越惡性腫瘤,成為人類疾病的第二號殺手,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,其普遍程度甚至超越了普通感冒。

  • 患病人口激增:2012年,全球約有3.5億人深受抑鬱症困擾。在中國,這個數字也高達約3千萬,此外還有大量存在抑鬱情緒或傾向的人群。
  • 發病年齡年輕化:與1960年相比,抑鬱症的發病率在2006年增長了十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發病年齡中位數已提前至14.5歲,顯示兒童和青少年也面臨著日益增高的風險。

認識抑鬱症:從「三聯症」到全面症狀

在西醫學中,抑鬱症的全稱是「精神躁狂抑鬱症」,而我們常說的抑鬱症特指其中的「抑鬱發作」。了解其典型症狀對於早期識別和診斷至關重要。

  • 典型「三聯症」
    1. 情緒低落:感到持續的悲傷、空虛或絕望。
    2. 思維遲鈍:思考速度變慢,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做決定。
    3. 言語動作減少:說話和行動變得緩慢,甚至出現呆滯。
  • 更全面的症狀表現
    • 情緒與思維層面:情感憂鬱、愁容滿面、悲觀厭世、強烈的自責或內疚感、對過去的興趣驟減、心煩焦慮、聯想和動作遲緩。
    • 身體症狀:嚴重的失眠(可能持續數日甚至數夜)、早醒、全身疲軟無力、身體沉重感(如背部有重壓)、頭痛、頭暈、食慾不振、體重明顯減輕(例如三個月內下降十多公斤)、手腳冰涼。
    • 行為表現:不協調或僵硬的姿勢、長時間不動、需要他人餵食,甚至出現自殺念頭、企圖或行為。
  • 時間節律與季節性
    • 日輕夜重:許多患者會感覺白天(尤其是清晨)症狀加重,而傍晚和夜間則明顯緩解,這種現象在中醫理論中也有其解釋。
    • 季節性復發:春季是抑鬱症容易復發或加重的時期。
  • 診斷標準
    • 核心特徵:以心境抑鬱為主,且情緒障礙至少持續兩週以上(首次發作者)。
    • 具體標準:在持續兩週的情緒障礙基礎上,需同時具備以下九項中的至少四項:
      • 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或缺乏愉快感。
      • 經歷明顯減弱、無原因的疲倦、軟弱無力。
      • 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企圖和行為。
      • 強烈的自責或內疚感。
      • 思考能力或注意力減退。
      • 精神運動遲鈍或激越。
      • 失眠(尤其是早醒)或睡眠過多。
      • 食慾不振、體重明顯減輕。
      • 性慾減退。
    • 排除他病:在發病後的幾個月內,需通過專業檢查排除其他內臟疾病的可能性。

抑鬱症的免疫、營養與代謝異常

據統計,抑鬱症患者的免疫系統常見問題包括:
93% 伴隨過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炎

87% 有皮膚疾病如神經性皮炎、濕疹、牛皮癬。

營養方面,常見多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缺乏,例如低鉀、低鐵、低鋅等。

代謝異常方面,79% 患者尿酸過高,96% 有泌乳素升高問題,
有些女性正因泌乳素異常才前來求診,最終發現是抑鬱導致的生理變化。

此外,約 82% 有通性半光暗栓異常(可能與視覺或循環有關),更有神經遞質失衡現象,如多巴胺問題,以及伴隨心理層面失調,例如人際緊張、適應困難、病態完美主義、自我認同不穩、討好型人格與防禦性思維模式等。

抑鬱症的深層病因:身心互動的解析

許多人誤以為抑鬱症純粹是心理問題,但實際上,它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身體機能的失調。即使有精神創傷、親人離世、事業受挫等誘因,它們往往是在身體健康基礎不穩的情況下才誘發疾病。

  • 身體因素的關鍵角色:身體健康失調可能導致精神抑鬱症、焦慮症、恐懼症等精神疾病。
  • 高危人群與身體影響
    • 女性:由於月經週期、懷孕(產後)和更年期前後的內分泌波動,女性的抑鬱症發病率顯著高於男性。
    • 慢性病患者:心臟病、慢性肝病、糖尿病患者,以及有外傷或手術史的人群,發病率明顯增高。
    • 老年人:隨著身體機能的變化,老年抑鬱症也較為常見。
  • 中醫文化理論的啟示
    • 中醫學將五臟六腑的健康與情緒變化緊密聯繫,例如「肝主疏泄」意味著肝臟負責調節全身氣的運行。若肝氣鬱滯,便容易導致「氣鬱」,這正是中醫對抑鬱症(鬱症)的主要解釋。
    • 「晨重夜輕」現象的解釋:中醫認為人體代謝和精神情志活動在春天和早晨對「少陽陽氣」的依賴最強。如果「少陽陽氣」不足,人體臟腑功能得不到充分支持,抑鬱症狀便會加重。反之,在秋季、冬季或一天中的下午和傍晚,對陽氣的依賴減弱,症狀便會緩解。
  • 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
    • 陽光不足:研究發現,日照時間短的地區(如北歐、北美)抑鬱症發病率遠高於日照充足的地中海地區。長期室內工作或腦力勞動者,發病率也顯著高於戶外體力勞動者。
    • 生活模式轉變:1960年以來,電視、電腦普及,青少年兒童的戶外活動減少,轉向室內娛樂。這種缺少陽光和運動的生活方式與抑鬱症的高發密切相關。
    • 科學證實:充足的陽光照射能促進大腦分泌血清素,這是一種讓人感到活力充沛、心情開朗的神經傳導物質。抑鬱症患者體內的血清素水平通常較低。

走出陰霾:抑鬱症的預防與治療策略

面對抑鬱症,積極的預防與治療至關重要。核心原則是「回歸自然,多見太陽」。

  • 尋求專業協助
    • 勇敢就醫:抑鬱症是一種疾病,並非見不得人的事。一旦發現症狀,務必及早尋求醫生協助。
    • 中西醫結合:對於身體因素引起的抑鬱症,可以考慮中藥、西藥或其他療法結合治療。對於精神躁狂抑鬱症(雙向情感障礙),需根據發作類型,由醫生指導進行中西藥綜合治療。
    • 中醫治療:針對「氣鬱」的根本病機,中醫治療常會著重於疏肝解鬱
  • 多樣化的情緒宣洩方法
    • 聲音宣洩:在空曠的戶外大聲喊叫,或參加合唱團唱歌,都有助於釋放內心鬱悶。
    • 痛哭一場:研究表明,人在委屈鬱悶時體內會產生有毒的黏性蛋白,淚水有助於排出。適當的哭泣可以讓心情舒暢,但要避免過度悲傷而耗傷肺氣。
    • 運動與放鬆:運動、泡澡、桑拿、蹦迪等活動,都能有效宣洩壓力。
  • 擁抱陽光,提升血清素
    • 現代科學已充分證實,充足的陽光照射能顯著增加大腦血清素分泌,使人更有活力、心情開朗。
    • 有案例表明,堅持戶外徒步、多曬太陽,可以顯著改善甚至治癒抑鬱症,其效果「甚至曬過吃藥」。

理解與接納:關於抑鬱症患者的真相

抑鬱症患者通常是非常聰明、智商高、有才華、敏感細膩且力求完美的人。

  • 如果他們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強大的抗壓能力,他們往往能成為傑出的領導者、科學家、藝術家、詩人、作家或企業管理者。
  • 然而,當身體素質較差、心理承受能力有限,且自我施加的壓力超出其身心負荷時,就可能誘發抑鬱症。

因此,請務必記住,患上抑鬱症絕非羞恥或自卑之事。它是一種需要被理解和治療的疾病。給予患者支持、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幫助,並一同探索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
抑鬱症中醫治療:郝萬山教授的「柴桂溫膽定志湯」

一、「柴桂溫膽定志湯」:複合方劑的智慧結晶

「柴桂溫膽定志湯」融合了三大經典方劑:柴胡桂枝湯、溫膽湯、定志小丸。它的設計旨在全面調治精神抑鬱症的核心病機,包括:

  • 肝膽氣鬱:疏通鬱結的肝膽氣機。
  • 少陽不足:補益少陽之氣,恢復樞轉功能。
  • 痰濁內阻:清除體內積滯的痰濕。
  • 心神不寧:安定心神,鎮定魂魄。

總體功效:此方劑共同達成和解樞機、解鬱結、益少陽、化痰濁、寧神志、定魂魄的綜合效果,其中也蘊含了「四逆散」的藥理意涵,有助於理氣解鬱。


二、三大核心組成方劑詳解

深入了解每個組成方劑的獨特作用,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「柴桂溫膽定志湯」為何能有效緩解抑鬱症狀。

1. 柴胡桂枝湯:和解少陽,暢達氣機

「柴胡桂枝湯」是由著名的小柴胡湯桂枝湯各取一半劑量相合而成,其功效主要體現在:

  • 和解少陽,暢達氣機:專門針對少陽經的病變,疏通氣機鬱滯,使身體氣血運行順暢。
  • 祛風活絡,調和營衛:幫助身體內部氣血營衛的平衡。
  • 助少陽運樞機,補心陽養精神:方中的桂枝尤其強化少陽的樞轉功能,能溫補心陽,有助於安定心神。
  • 養肝血助疏泄,心膽肝同治芍藥的加入則能滋養肝血,輔助肝臟的疏泄功能,從而實現對心、膽、肝三臟的協同治療。

2. 溫膽湯:化痰除煩,安神助眠

「溫膽湯」最早可追溯至《千金要方》和《外台秘要》,最初用於治療「大病後,虛煩不得眠,此膽寒故也」。宋代陳言在《三因方》中加入了茯苓、大棗,仍沿用此名。

  • 原方組成:橘皮、枳實、生薑、半夏、竹茹、炙甘草。
  • 針對「心膽虛怯,觸事易驚,夢寐不祥」等症狀,因心驚膽怯導致氣鬱生痰,痰濁內阻,進而引發短氣、心悸、乏力、自汗、肢體浮腫、食慾不振、心虛煩悶、坐臥不安等一系列症狀。它在化解體內痰濕,穩定情緒方面扮演重要角色。

3. 定志小丸:益智安神,定魂養魄

「定志小丸」載於《千金要方》,治「心氣不定,五臟不足,甚者憂愁悲傷不樂,忽忽喜忘,朝瘥暮劇,暮瘥朝發」。

  • 方中藥材功效
    • 人參:大補元氣,能補益五臟,安精神,定魂魄,同時有養心健腦之效。
    • 茯苓:利水滲濕,導濁,同時能補心益腦,養神。
    • 石菖蒲、遠志:這兩味藥物能豁痰開竅,振奮心陽,增益智慧,有助於醒開心竅,寧定心神。

三、「柴桂溫膽定志湯」的具體配方(參考劑量)

此方劑的常用配比如下,具體用量仍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調整:

  • 北柴胡10g
  • 黃芩10g
  • 桂枝10g
  • 炒白芍15g
  • 法半夏9g
  • 陳皮12g
  • 茯苓15g
  • 炒枳實10g
  • 姜竹茹10g
  • 遠志12g
  • 黨參15g
  • 石菖蒲10g
  • 炙甘草6g

四、隨證加減:精準化治療的關鍵

中醫治療講究辨證論治,針對抑鬱症患者的不同症狀或合併病症,「柴桂溫膽定志湯」可靈活加減,以達到更精準的治療效果:

  • 心煩焦慮、坐臥不安:加炒梔子或蓮子心,以清心除煩。
  • 失眠多夢:加炒酸棗仁、百合、合歡皮、珍珠母、生龍骨、生牡蠣等,以安神定志。
  • 舌紅、舌苔厚膩而黃:加膽南星,以清化痰熱。
  • 舌淡、舌苔厚膩而白:加炒蘇子、炒萊菔子,以溫化寒痰。
  • 身痛:加大炒白芍劑量、加生薑、元胡,以養血定痛。
  • 青春期抑鬱:加山萸肉、枸杞子、巴戟天、鹿茸粉等,以補腎填精,促進發育。
  • 經前抑鬱:加當歸、桃仁、紅花等,以養血活血。
  • 經後抑鬱:加黃芪、熟地等,以益氣養血。
  • 產後抑鬱:加熟地、丹參、山萸肉、黃芪等,以調補產後氣血之虛。
  • 更年期抑鬱:加山萸肉、丹參、枸杞子、黃柏、知母、巴戟天、仙靈脾、浮小麥等,以益腎氣、調陰陽。
  • 減肥後抑鬱:加山萸肉、麥冬、五味子、黃芪等,以氣陰雙補。若兼閉經則更需陰陽雙補,並注意調養肝脾胃。
  • 老年抑鬱(屬心腦血管病變,或手術後、外傷骨折後抑鬱焦慮者):加葛根、雞血藤、丹參、赤芍等,以養血活血通絡。
  • 心膽陽虛較重:加山萸肉、巴戟天、肉蓯蓉。
  • 雙向情感障礙有躁狂發作傾向者:去遠志、菖蒲、桂枝,或改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

五、潛在副作用與應對

服用「柴桂溫膽定志湯」後,少數人可能會出現腹瀉。若出現此情況,可在方中加用炮姜、炒白朮來緩解。


六、腎氣虛損:抑鬱症的深層病機與治療強化

在臨床實踐中發現,部分抑鬱症患者常伴有腎氣虛損的表現,例如:發病前長期手淫無法自控、抑鬱後伴有陽痿早泄或性慾全無、月經紊亂、經量減少、腰膝酸軟、大小便失調、牙齒鬆動、膽小恐懼等。

  • 腎氣在病機中的核心地位
    • 中醫認為,腎(少陰)是元陰元陽的根本,而膽和三焦(少陽)是激發五臟六腑生機活躍的樞紐。
    • 若腎氣不足,腎陽虛衰,便會導致「水不生木」的局面,使得少陽陽氣得不到滋養而難以振作,抑鬱狀態便難以緩解。
    • 正如《景岳全書》所言:「情志之郁,則總由乎心,此因郁而病也……憂郁病者……多以衣食之累,利害之牽,及悲憂驚恐而致郁者,總皆受郁之類……皆陽消證也。」這明確指出抑鬱症的根本原因在於陽氣的消減或不足
  • 治療策略強化:因此,治療抑鬱症不僅要振奮心膽三焦之陽,更關鍵的是要補腎陽
    • 借鑒張景岳的「善補陽者,必於陰中求陽,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」思想,在治療中應注重補腎精、溫腎陽
    • 常用的補腎藥物包括:熟地黃、柏子仁、枸杞子、山萸肉、菟絲子、炮附子、仙靈脾、巴戟天、鹿茸等。

七、綜合輔助治療與全面考量

除了中醫藥物治療,抑鬱症的康復還需要多方面的輔助與配合:

  • 陽光下的運動:被認為是最佳的輔助治療方法。科學研究證實,充足的陽光照射能促進大腦分泌更多的血清素,使人感到活力充沛、心情開朗。抑鬱症患者普遍血清素水平偏低,這也解釋了為何陽光不足會增加抑鬱症的風險。

補充閱讀:城市人光照不足,應該使用燈光補充光照

  • 抑鬱症病因的複雜性:除了身體因素,抑鬱症的成因還涉及遺傳、幼年成長經歷、現實經濟狀況、社會地位、社會閱歷、知識視野、認知能力以及心理情緒狀態等多重複雜因素。
  • 藥物與自我調節並重:中醫師能透過藥物調整身體的陰陽氣血失衡、痰濕停聚等問題。然而,對於社會心理層面的誘因,藥物難以根除。因此,部分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,更需要積極進行多方面的自我調節,包括心理諮詢、壓力管理、社交互動等,才能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。
English (Canada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