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,天生就對這個世界感受得更深、更細膩。
他們容易察覺他人情緒的變化,
也容易被聲音、光線、氣味或人群環境所影響。
他們就是所謂的「高敏感者」(Highly Sensitive Person, HSP)。
在診間,我常遇到高敏感的患者──
他們容易焦慮、容易累、睡眠不安穩、
腸胃常常出狀況,
情緒也比一般人更容易被外界影響。
但深入了解之後,
我發現他們內心常有一種柔軟的力量,
以及極強的同理心與觀察力。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這些傾向,
請相信:這不是一種毛病,而是一種天賦。
⸻
▋高敏感,是「寫在身體裡」的特質
研究發現,高敏感者的大腦和一般人真的不同──
他們的大腦裡鏡像神經元特別活躍,
這讓他們非常容易感同身受,
甚至會「感覺到」別人內心的情緒波動。
這種高度的覺察力,是天生的,
並非後天的弱點或玻璃心。
但這樣的覺察力如果沒有適當的保護機制,
就容易讓人筋疲力盡。例如:
• 看一場感人電影後會哭好久
• 在吵雜擁擠的賣場感到頭暈疲累
• 別人一句無意的話,自己卻想了三天
• 記不住很多事,卻記得別人講話時的語氣或眼神
• 很容易「耗電」——一天結束後特別累
▋高敏感者的四種主要特質
根據心理學家 Elaine N. Aron提出,
高敏感人具備以下四個特質:
1. 深度處理
他們的大腦習慣對資訊進行「多層次思考」。別人一句話,他們可能會細細品味許久。
2. 容易受刺激
熱鬧的聚會、緊湊的行程或多重任務,對他們而言是種消耗。他們需要定期安靜地獨處,來重新平衡自己。
3. 強烈的情緒反應
他們內在的情緒非常豐富,對藝術、美景、音樂容易深受感動,同時也容易受傷。
4. 敏銳的感官覺察
一點點氣味的改變、語氣的不同、他人微妙的情緒轉變,他們都能立刻察覺。
⸻
▋ 高敏感者常見的身體困擾
在門診中,我觀察到高敏感者常見的症狀:
1. 腸胃問題:容易腹脹、腹瀉、便秘,或吃一點點就覺得飽,往往和情緒壓力有關。
2. 容易疲累:精神難以集中,早上睡醒還是覺得累,甚至有慢性疲勞症狀。
3. 睡不好:入睡困難、多夢、淺眠,或是容易被一點聲音吵醒。
4. 月經不順/內分泌失調:女性患者常合併經痛、經前焦躁、周期不規律。
5. 皮膚敏感、過敏體質:像是異位性皮膚炎、蕁麻疹、氣喘,也很常見。
中醫會將這類型體質歸類為「肝氣偏盛」、「脾虛夾濕」、「心脾兩虛」等證型,
簡單來說,就是「心太累、腦太忙、身體太虛」。
⸻
▋ 中醫怎麼看待高敏感者?
在中醫的觀點中,「高敏感體質」並不是病,
而是一種偏於「陰性」、「內向」、「易感」的體質傾向。這樣的人通常:
• 肝氣偏旺,容易情緒起伏
• 脾胃較虛,壓力大時會腸胃不適
• 心神不寧,晚上腦袋停不下來
• 體內濕氣重,造成疲倦、沉重感
• 氣血循環弱,容易手腳冰冷或臉色不佳
我們不會說這是「需要改掉的壞毛病」,
而是透過針灸、食療、茶飲與生活節奏調整,
幫助這樣的體質更穩定,
像是把敏感的天線,調成「只接收需要的頻率」。
⸻
▋ 日常生活保養建議
高敏感者最需要的,是「給自己一點空間」,
讓身體慢下來、讓心安定下來。
給高敏感者的五個保養建議:
1. 早睡養陰,晚上11點前就寢
高敏感者多數心思重、腦袋轉不停,越晚越容易「想太多」。
建議在晚上11點前上床,睡前減少光線與刺激,
像是關燈、泡腳、擦精油,能讓心神安定下來。
2. 固脾養氣的飲食
減少生冷、冰品、精緻甜食,改為溫熱、容易消化的食物。
早餐可以喝碗溫熱的粥湯,選用紅棗、桂圓、薑片,幫助啟動氣血循環。
3. 喜歡中藥者可以泡「安神茶」
簡單配方如:甘草、紅棗、浮小麥、麥門冬、茯神,用熱水沖泡,早上或下午喝都可以,幫助穩定心神、提升氣力。
4. 每週2次「獨處時間」
找一個屬於你的角落,關掉手機,
或是泡個熱水澡、寫日記、做靜心呼吸,
這是讓情緒「消化」的必要儀式。
5. 穴位按摩與芳香療法
每日按壓「神門穴」(手腕橫紋小指側)、
「內關穴」(手腕橫紋中間偏內側),有助安神。
配合薰衣草、佛手柑、岩蘭草等精油擴香或塗抹胸口,也很適合高敏感者。
⸻
▋給高敏感的你:這世界需要你的柔軟
你並不奇怪,你只是感受得比別人多一點。
你能體會別人的情緒細節,是一種天賦。
你對環境敏銳的反應,是身體在提醒你「我需要休息了」。
你願意照顧他人,也請別忘了溫柔地照顧自己。
「氣順則身安,心靜則百病消。」
慢下來、傾聽自己,這份高敏感不會是枷鎖,
而是能成為你與這世界溝通的獨特語言。
⸻
▋下一篇預告:我發現我的生命軌跡,其實是一場「高敏感者的求生記」。我之所以移民加拿大,竟然和我的「太過敏感」有關?!
下次我會分享:我如何一步步降低高敏感對生活的困擾,又是怎麼慢慢把這份敏感轉化為我的優勢與力量。
我們下次見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