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看完了一氣周流,我們知道能量會在五臟六腑中,周而復始的不斷循環。接著,我們再次來談經絡,了解他們如何形成一個完整個聯絡管道。
經絡的命名
在第一課”陰陽”我們就提到過,四肢的外側容易曬到太陽,屬陽,四肢內側不易曬到太陽,屬陰。再將陰陽分為三陰三陽,藉由分手足、陰陽命名 12 經絡。
1份能量 | 2份能量 | 3份能量 | |
三陰 | 厥陰 | 少陰 | 太陰 |
三陽 | 少陽 | 陽明 | 太陽 |
經絡在人體的流動順序?
同名經
看過十二經絡的名稱和順序,我們來他們分組,協助我們認識經絡。
由圖可看出手的太陰經,和足的太陰經,都位在四肢同一側面(內側前線)。這也是為什麼中醫可以手痛針腳,因為同名經絡可以互相支援、合作。如果位在手太陰位置的疼痛,我們可以取足太陰來針灸治療。這就是因為經絡循行相通的「病位」治療。而連結臟腑功能的時候,可以達到「病性」治療,以太陰經為例,足太陰脾能運化水濕,手太陰肺主通調水道,兩者皆與水液代謝有關。
同名經絡擅長疏導,所以除了直接按摩病灶,也可以在同名經的相對位置尋找壓痛點或是氣結,和針灸一樣原理一樣,遠端治療,幫助氣的疏導。
表裡經
表,指外表;裡,指內裡,兩者為相對的概念。「表裡經」則是陰陽相對,互相配合的經絡。表裡經除了在經絡上,是外側陽面、內側陰面成雙成對,在臟腑上也是同一五行的配對喔。
木 肝膽相表裡
火 心與小腸表裡
土 脾胃相表裡
金 肺與大腸表裡
水 腎與膀胱表裡
相對於同名經絡擅長疏導,表裡經絡擅長平衡陰陽。
經絡的 開 樞 闔
接下來還有第三種配對,在這個部分我們也會認識三陰三陽的作用。
還記得第一堂課”陰陽”,我們提過陰陽是動態的平衡,「陽」是指陽氣升發的機制,而「陰」則是指陽氣收藏的機制。三陰三陽就像兩道門,「陽門」由三陽所管,太陽主開,陽明主闔,少陽主樞;「陰門」由三陰所管,太陰主開,少陰主樞,厥陰主闔。這兩道門合作,控制陽氣升發與收藏,也就是控制了人體氣機的「升降出入」。
陽門控制陽氣的升發:
太陽主開,太陽開機啟動,陽門打開,陽氣開始升發;
陽明主闔,陽明闔機啟動,陽門關閉,陽氣暫停升發;
少陽主樞,少陽樞機啟動,調節陽門的開闔。
陰門控制陽氣的收藏:
太陰主開,太陰開機啟動,陰門打開,陽氣開始收藏;
厥陰主闔,厥陰闔機啟動,陰門關閉,陽氣暫停收藏;
少陰主樞,少陰樞機啟動,調節陰門的開闔。
臟腑別通
將董氏奇穴發揚到全世界的楊維傑教授,根據六經開樞闔氣化相通,太陽配太陰(開) 少陽配少陰(樞) 陽明配厥陰(合),手足上下相應,得出臟腑別通理論,並補足了胃與心包相通,完善了臟腑別通理論的內容。
1.肺與膀胱通 2. 脾與小腸通 3.腎與三焦通
4.心與膽通 5. 胃與包絡通 6. 肝與大腸通
臟腑別通是董氏奇穴最重要的核心內涵,能通上下左右而達平衡,例如肝與大腸通,大腸經走手,肝經走足,一在手一在足,一為陽一為陰,一為腑一為臟。這也就是為什麼董氏奇穴只在手掌或腳掌上下針,效果卻可以共振放大,到去治療體內的臟腑氣血。
將經絡的流注順序 以及 同名 表裡 臟腑別通的關係標示出來,就成了這副經絡圖,精密的為我們的身體帶來平衡
所以做經絡按摩的時候,有三種思維可以用:
按摩同名經 | 可以上下疏導 | |
按摩表裡經 | 可以平衡左右陰陽,表裡別絡,跨經調氣。 | |
按摩臟腑別通經 | 可以平衡上下左右,疏通臟腑陰陽 |
十二經絡以多種路線,達到人體平衡。
參考資料:
楊維傑著《解構董氏奇穴原理》 美國中醫文化中心 2018
楊維傑著《實用針灸五輸穴發揮》 美國中醫文化中心 20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