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ble of Contents

濕疹到底能否根治? 你可以關閉過敏基因。

基因雖然不會改變,但「基因表現」有調節開關,這就是表觀遺傳基因(epigenetics)的概念。
當我們回到中和體質,不上火,又沒有過敏原一直刺激身體,身體就不需要一直啟動發炎機制,便可以關閉過敏基因。

皮膚炎基因、過敏基因真的可以被關閉嗎?

可以的。例如同卵雙胞胎擁有幾乎一樣的基因組,卻不見得都有一樣的疾病;有的父母沒有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,但生出來的小孩卻有。因為後天飲食習慣、生活方式,可以開啟或關閉「基因的表現」。

過敏原、壓力、體內環境不平衡,會造成濕疹相關過敏基因被開啟,濕疹發作。
良好的飲食、作息、以及中醫藥的調理,可以關閉過敏基因。

異位性皮膚炎、蕁麻疹、濕疹、汗皰疹,這些皮膚問題,都是過敏基因被啟動嗎?

我的觀點:是。反覆發作的皮膚炎,大都和過敏基因被啟動有關。而最常觸發過敏的,就是吃進體內的食物。
慢性過敏會延遲2~3天才發生,因此常被忽略:原來皮膚過敏發作,和兩三天前吃的食物有關。

例如:過敏三部曲:異位性皮膚炎、氣喘、過敏性鼻炎,就是與基因、過敏體質、環境,有極高關聯的慢性發炎。
因此西醫也稱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「體質性」的疾病。過敏相關基因被持續啟動,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。

再舉個例子:吃油炸物後,許多皮膚炎症狀,會被激發或惡化。以中醫觀點來看,是炸物的熱性使體內濕熱惡化,俗稱上火。
以現代角度來看,高溫油炸後,過度氧化的油質產生許多自由基,會惡化發炎。也可能促使發炎相關的基因表達。 

慢性蕁麻疹,濕疹、皮膚炎,要治療多久才會好?根治過程,反覆發作是常態。

臨床常見,前期治療1~2週恢復良好的朋友,在3~4週會有復發的現象,我們必須給自己的身體耐心與時間,陪伴自己走完這段自癒的旅程。

為什麼皮膚病在中醫治療的過程還會復發?因為會有一層又一層的排毒反應

復發的原因,簡單說就是身體要排毒,排除過敏原,排除沒有被正確消化的大分子。
身體的排毒通道有三:排汗、排尿、排便。
皮膚病的患者,常常見到排汗不順暢,原本可以藉由發汗排出的過敏原或毒素,被卡在皮膚裡層。
剛開始治療,會先清除最表層的發炎,接著身體開始啟動自癒機制,會將以前卡住不能排出的、被類固醇暫停排除的伏邪,再次發出。而中醫的治療,會協助您在這段過程更有效率的排毒,並減輕不適。

根治皮膚炎三階段:控制發炎、阻斷過敏原刺激、關閉過敏基因。異位性皮膚炎、蕁麻疹、濕疹、汗皰疹不復發。

治療濕疹、皮膚炎等一般分成三個階段:

第一階段,控制急性發炎。通常用中藥+針灸,1~3周可以將急性發炎的皮膚紅腫控制下來,進入修復期。
但是若之前有長期使用類固醇,可能會經歷排除類固醇,症狀更加嚴重的過程。

第二階段,恢復皮膚屛障。一般需要1個月,但有些比較辛苦的朋友,接近「體無完膚」的嚴重程度,可能需要3~5個月。
這段期間重點是止癢,避免抓撓,再次破壞皮膚屏障。有些患者因為類固醇的副作用,皮膚會變得脆弱,我們會用中藥,加速皮膚的生長與修復速度。而有些人經歷反覆發炎,皮膚增厚或是變得粗紅,我們會用中藥涼血、化瘀,長回細緻的皮膚。

第三階段,調理體質,關閉過敏基因。
這個階段,我認為是養成一種新的生活習慣。皮膚長回來了,常常令人感覺改頭換面了,也需要一個新的生活態度與習慣,維持健康。重點是更加注意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,觀察與記錄,什麼刺激因子會令皮膚有點癢回來?有復發前兆就要注意了!而我們治療的重點,在調理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,讓身體面對過敏原的容忍度提升。

第一階段:控制皮膚發炎 + 適度止癢。嚴格控制飲食,避免易致敏食物。

濕疹(Eczema),是「皮膚發炎」的總稱。治療濕疹的首要任務,便是「控制發炎」,中西醫有不同的手段。

服用中藥案例:體內濕熱減輕、皮膚發炎緩解。

初診時,舌苔較為厚膩,顯示了體內的濕熱程度。服用中藥兩週+兩次針灸療程,舌苔已經恢復乾淨,體內濕氣大幅降低。
皮膚發炎被控制下來,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治療:恢復皮膚屏障。

西醫治療方式:

西醫使用類固醇,可以快速消炎。如果您的病情單純,使用類固醇消炎,加上避開過敏原,即可成功治療皮膚炎。

但若您的皮膚反覆發炎,長期使用類固醇,副作用就會顯現:皮膚變薄變脆弱、黴菌感染、酒糟反應、血管擴張、毛囊炎等等。

通常求診中醫的,都是較複雜的情況。若是早點治療就更好處理。

複雜型舉例一:患者體質非常濕熱或燥熱,類固醇一旦停用,皮膚發炎就復發。

如果西醫治療一直反彈,可能是因為體質極度濕熱,易燃易爆炸。
此時中醫的治療,除了消炎+止癢,還幫您從根本上調理「上火、濕熱」等體質環境,可以關閉過敏的基因。

複雜型舉例二:對於類固醇已經有依賴性、甚至需要先治療過度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。

有些人接受中醫治療,馬上可以見到好轉。但有些人經過治療,卻需要經過一段惡化期。
依我的經驗,如果之前有長期使用西藥,而西藥會壓制住身體的發炎反應,而發炎本來是一種自癒過程。
因此身體反而需要先排除西藥,發炎看起來惡化,才能進入修復的自癒過程。

第一階段最常見問題:皮膚真的很癢,類固醇藥膏可以繼續用嗎?

嚴重時可以用,但是發炎緩解後就應該停止。如果反覆發炎,應該找出發炎的兇手,而非單純消炎。

還有一個常見誤解:其實類固醇並不會立即止癢,而是快速消炎。
止癢效果通常由「抗組織胺」、「薄荷」或「麻醉藥」負責。

所以很癢就要擦類固醇藥膏,是錯誤觀念。皮膚科西醫也不是這樣處方。
有時候要辨別是否是心理依賴,對於癢造成的失眠、焦慮、恐懼。

中醫治療,雖然沒有美國仙丹類固醇這麼快,但中藥能從根本上改善發炎,以及止癢。甚至還有外用的止癢中藥藥膏。

為什麼類固醇不應該長期使用?

類固醇會抑制傷口癒合,所以黴菌感染、開放性傷口,西醫不會讓你使用類固醇藥膏
所以當我們要讓皮膚屏障復原時,使用類固醇會延緩皮膚癒合。

當我們用對中藥的時候,皮膚發炎通常是肉眼可見的改善。
但想要根治,必須停止過敏原的刺激。通常是吃到了會慢性過敏的食物。

根治皮膚炎的重要觀念-火災除了滅火,還有兩個根治重點:

類固醇的消炎作用,就如同目前火災暫時被撲滅,但根治皮膚發炎,還有兩個重點:

1. 改善「易燃易爆炸」的體內環境。(調理濕熱的易上火體質)

2. 抓到縱火的犯人。(避開過敏原)

第一階段執行重點:三週嚴格控制飲食、迅速減少發炎。

三週內嚴格執行,避免吃到下一段列出的易致敏食物。

在此階段只要持續避開致敏食物進入身體,加上中藥和針灸的調理,皮膚就會開始修復。
有些皮膚破損嚴重,會先乾燥脫皮、才長出新皮膚。

常見食物過敏原清單– 出現皮膚症狀,就翻開飲食相簿,對照此清單,助你揪出過敏兇手

  • 奶製品、蛋、小麥製品,是前三大過敏源。治療期間要完全避免。
  • 海鮮:蝦、蟹、貝類、魷魚。海鮮隨著新鮮度下降,會產生組織胺,引發過敏。
  • 致敏人工製品:蛋糕、麵包、餅乾、起司,都含有雞蛋、牛奶、小麥等,都是易致敏食物。
  • 高糖食物或水果:芒果、荔枝、榴槤、鳳梨、龍眼等,性質熱、糖份高,需要避免。
  • 辛辣類:辣椒、胡椒、葱、蒜、韭菜、薑、桂皮、八角等辛香料。會惡化燥熱的體質。
  • 咖啡:咖啡豆經過烘焙,也帶有燥熱性質。烘焙越重、性質越燥熱。三合一即溶咖啡更是燥熱+高糖刺激物。
  • 酒精:啤酒、烈酒、紅白酒,會加劇體內濕熱。
  • 滋補食物:人參、鹿茸、靈芝、冬蟲夏草。 這類補品是火上加油。
  • 燥熱食物:羊肉、燒烤辣炸等烹調方式。這類燥熱食物會惡化發炎。
  • 發物:竹筍、芋頭、香菇、茄子,對於某些人也是過敏原。
  • 冰涼飲品:寒熱錯雜的體質,有時候吃冰品會惡化濕熱。
  • 其他常見慢性過敏食物:黃豆、綠豆、花生、腰果、蜂蜜。

濕疹、皮膚炎患者,養成飲食拍照記錄,好處多多

例如我自己對帶殼海鮮有慢性過敏,吃完蝦之後,第二天~第三天皮膚會癢,但也不是太嚴重,就是會忍不住一直抓癢。溫哥華每年五六月是斑點蝦的季節,一年只有一個半月能吃到新鮮斑點蝦,有一年我在一週之內吃了三次,過敏原累積濃度太高,我就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皮膚紅疹,晚上癢的睡不好。一翻開手機相簿,就發現應該是最近蝦子吃太多,導致慢性過敏。

建議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要養成「手機先吃」的習慣,所有飲食都拍照記錄。當出現症狀時,往前翻看兩三天的飲食,對照下方的常見致敏食物清單,揪出誰是你的過敏兇手。

忙碌時只需快速用手機拍下食物。也有些人很有才華和生活情致,整理出不過敏的食譜記錄,享受健康樂活。

第一階段最常見問題:致敏食物這麼多,還能吃什麼?

好消息是,過敏原有分嚴重程度,在治療期間先完全避免。體質調理後,耐受性會變強。

舉例一:患者L皮膚炎超嚴重,有驗慢性過敏原,於是避開所有過敏食物,廚房中只有8~9項不過敏的食物。但是症狀沒有改善,過半年後再驗,過敏原數量增加,能吃的東西從9項變成5項。對患者L來說,真是生無可戀,想要放棄。

來看診之後,我發現她「第二階段避開過敏原」這件事做的很完美。但是她沒有做第一階段的「控制皮膚發炎」。
在這個階段,醫療的介入是很重要的。服用中藥後,調理易發炎體質,一年後再驗過敏原,可以吃的食物從5項變成20多項。

單純化飲食,擺脫慢性發炎體質

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,並避免烤炸等高溫烹調,以蒸煮方式為主。多吃多彩蔬菜,以及不會過甜的水果。並避免人工製品。

第二階段:溫柔呵護皮膚,讓皮膚屏障修復

首先要避免抓癢抓破皮膚,可用拍打取代抓撓。
控制環境溫度及濕度,避免過度乾燥或潮濕。
注意保溼、隨時補充乳液。
洗澡時水溫不要太高。
不要過度清潔、使用較溫和、不刺激,不含香精的沐浴用品、洗衣粉。
避免大力搓揉皮膚或頭皮。
溫和呵護,讓其順利長出新皮膚,還你本來面目。

真的癢到受不了怎麼辦?

沖冷水、塗冰乳液,或冰敷5分鐘(冰袋與皮膚隔一層毛巾或衣物)。

為何只冰敷5分鐘?短時間冰敷可收縮血管,降低癢感。
若超過5分鐘,身體開始要溫暖「過度降低」的體溫,反而要擴張血管,癢就會更嚴重。

因此冰敷5分鐘,是最佳方式。

第二階段常見問題:濕疹、皮膚炎、蕁麻疹,適合哪些補充品?Omega-3維生素D、益生菌都有幫助,但建議稍微挑選好產品。

Omega-3 很適合,但濃度要足夠,否則只是多吃不需要的油。

Omega-3可以抗發炎及減緩慢性發炎、促進皮膚再生。的確適合異位性皮膚炎、濕疹的患者。
但我曾經聽過患者抱怨,以前吃了一年的魚油,都沒有看到什麼效果。
他拍了產品標示標示給我,才發現他買的魚油補充品,Omega-3的含量只有40%。
也就是一顆膠囊裡,6成都不是他需要的油。
所以購買魚油產品前,看一下標籤,確認Omega-3的濃度足夠。
超過60%的Omega-3比較合理,較好的產品甚至有高達70%~80%的。

素食者不能吃魚油,也有藻類來源的Vegan omega-3 supplement可以選擇。


維生素D可減輕濕疹的嚴重程度,日照不足的加拿大更需要補充。

有實驗顯示:補充維生素D可減輕濕疹的嚴重程度。
有研究指出在緯度37°以上,10月~3月的秋冬季節,獲得的維生素D幾乎是0。
(溫哥華北緯49度,多倫多北緯43度,日照嚴重不足。)
因此加拿大衛生部建議:每天服用400IU的維生素 D。
維生素 D是脂溶性的,可以和魚油或是橄欖油一起服用,幫助維他命D吸收。

益生菌:特定菌種的益生菌,可改善異位性皮膚炎

異位性皮膚炎的益生菌臨床研究很多,挑對菌種,有助於改善異位性皮膚炎。

第三階段,調理體質,關閉過敏基因。養成運動習慣

這個階段,要養成新的生活習慣。從內在和外在減少過敏原刺激,讓身體不用一直處於免疫高度警戒的狀態。

外在環境:保持居家環境的乾淨,減少灰塵、塵蟎、黴菌的刺激。使用無香精用品洗衣洗澡。

體內環境:避免高甜、辣炸重口味食物。

心理環境:保持運動習慣、規律進行紓壓的興趣活動。

最重要的是傾聽身體的聲音:若發現刺激因子(食物或壓力最常見),令皮膚有點癢?這就是要注意的復發前兆!

中醫在第三階段的治療,著重在調理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,讓身體面對過敏原的容忍度提升。

如此即可關閉過敏基因,脫離慢性發炎。

運動在保養階段非常重要,規律的流汗,讓體內伏邪定期從毛孔排出,才不會累積毒素,讓皮膚炎復發。

溫和的運動如:瑜珈、室內有氧、超慢跑、等都很好。只需要微微流汗,就可以達到效果,並不需要每次都追求大汗淋漓。

並且流汗後要儘速擦乾、換上乾爽衣物。最忌出汗並吹風、受寒,這樣很容易讓毛孔關閉。

中醫調節免疫,關閉過敏基因,具體用什麼治療思路?

蕁麻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濕疹,都有反覆發作的特性,是一種免疫問題。
平時伏藏在體內,受到環境因素或是壓力誘發,中醫稱為「伏邪」。

而蕁麻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濕疹,中醫用「伏風」的角度看待:「風邪潛伏在身體裡,反覆發作。」

西藥類固醇消炎非常速效,但是我們知道單是消炎病不能治本。要治本,就必須把伏邪托出來。所謂的伏邪,包含了過敏原、抗原、有時候也包含了我們的免疫細胞,例如淋巴球。

在沒有過敏原或是抗原的刺激下,照理來說免疫細胞淋巴球會自行凋亡,有時候免疫系統一直處於一個緊急狀態,不敢讓免疫細胞凋亡,或是無力執行正常凋亡程序。就好像國家已經不打仗了,卻依然有眾多軍隊在街上到處巡邏,一有風吹草動就開槍。這時候我們要先清理發炎,結束戰爭。然後還要活化免疫系統,讓這些軍隊們得到退休金,有能量去安心退休。


皮膚病常用中藥:

在辯證體質的基礎方上加減:

病灶在頭面部、偏上部,選用:桑葉、菊花、蟬蛻,引藥上行

病灶在中間部位,選用:龍膽草、黃芩

病灶在下部、雙腿,選用:牛膝、車前子、黃柏

止癢藥:白鮮皮、地膚子、徐長卿

皮膚粗糙增厚、角質化:丹蔘、益母草、雞血藤

皮損嚴重、真皮血管發炎:荊芥+丹皮、赤芍


以六經辯證:

不同類型的治療案例:


Covid後 皮膚紅疹 (Covid Rash) 案例:

特別記錄一下這個案例,小朋友一開始滿臉起紅疹,並漸漸擴散到四肢與軀幹。第一次問診,注意到的點是前一週有感冒,但快篩顯示不是Covid。 第一週用正常皮膚藥,但卻沒有太大好轉。

由於我已經看過很多患者,即使快篩驗不出來有Covid,但用一般感冒方療效不明顯,改用Covid的方子,症狀就好得很快。於是當做新冠後遺症的皮膚紅疹covid rash處理。

用甘露消毒丹+消風散加減,紅疹恢復速度就快了起來。可惜這位小朋友的飲食控制比較困難,不然可以好的更快一些。

露營蟲咬 皮膚炎案例:

這個也是用一般皮膚治療,不見明顯好轉的。由於起因是多年前露營時,被不明蟲咬傷。猜測有毒性過敏反應,所以用了比較強的且毒藥,才見到恢復速度快了起來。

方用:托裡消毒飲+黃連解毒湯+地龍+烏梢蛇 等加減。

後續補充:今年年初原本皮膚恢復狀況算不錯,但半年後,因為家中有突發事件,變得都要外食,又再次復發。急性期治療完成過後,打算用免疫調節的方式處理,後續再將治療與照片更新上來。

急性發炎,反覆案例:顯示飲食控制的重要性

2024/6/12 初診,原本就有濕疹(皮膚炎)在面部與身體,最近幾天眼周也癢了起來,揉眼後,眼周也開始紅腫,並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。還好眼周的狀況是最近幾天的新症狀,越早來,越容易治療。

由於眼周皮膚細緻而脆弱,當發炎時,會有忍不住抓癢的衝動,甚至睡眠中都可能不自覺抓破,會造成水腫惡化、炎症延長。
一旦眼周濕疹全面爆發,發炎和水腫會讓這層纖細的皮膚,每次眨眼都會感到緊繃、甚至搔癢疼痛。面部濕疹也嚴重影響到外貌,對心情也是極大打擊。

此時我的第一要務,是緩解眼周的發炎。

針灸取穴:

正經穴位:合谷、曲池、血海倒馬針、

董氏奇穴:駟馬穴、中上九里

刺血法:耳尖穴,擠出20滴暗紅熱血。

耳尖刺血對於面部皮膚問題非常有效,不但可以止皮膚癢,青春痘、眼周濕疹、面部濕疹、甚至睡眠品質都能得到改善。
很多人聽到刺血會嚇一大跳,怕會很痛。但師傳的刺血手法,稱為「點水刺」、「飄刺」,即使用孩童身上都沒問題,其實不太有明顯感覺。

中藥處方:白虎湯+普濟消毒飲加減。 科學中藥粉,一日三次,共7天。

主要功能:改善皮膚發炎、清理體內濕熱。

2024/6/15 用藥三天,簡訊Follow Up,照片可見:面部急性發炎消退,紅腫緩解,皮膚乾燥脫屑。

並告知我:初診當日晚上精神太好,失眠一晚。

2024/6/18 第一次回診,治療方針改為修復皮膚屏障。

針灸取穴:

正經穴位:合谷、曲池、血海倒馬針、

董氏奇穴:駟馬穴、中上九里

耳尖刺血對於面部皮膚問題非常有效,不但可以止皮膚癢,青春痘、眼周濕疹、面部濕疹、甚至睡眠品質都能得到改善。

中藥處方:消風散+黨蔘、黃耆加減。
主要功能:養血祛風潤燥、加速皮膚生長。

科學中藥粉,一日三次,共7天。

2024/6/22 距離第一次來診十天,外觀已經開始恢復。

此案例可以得知,如果想要快速恢復,需要哪些條件:

  1. 即時治療,不拖延。治療時機。
    在眼周開始出現皮膚狀況時,立刻來診。雖是急性濕疹,但新發疾病好治,若等到眼周已經反覆發炎、紅腫、皮膚屏障受損嚴重,則療程可能會拖長兩三周。
  2. 飲食控制。
    皮膚發炎時期,必須避開可能的過敏原,以及刺激性食物。
  3. 針藥並用,按時服藥。
    有些人不喜歡針灸,問可否單用中藥?
    當然可以,但中藥清體內濕熱、消炎的同時,針灸通經活血、釋放壓力、改善睡眠。
    除了針對主要皮膚問題,也包圍治療相關因素,整體治療,效果更快。
  4. 紓緩心理壓力。
    美國濕疹協會研究指出:3成皮膚病患者因皮膚狀況,嚴重影響心情與自信,進而抑鬱或焦慮。
    因此中醫在釋放壓力、紓緩心情,也是治療重點

剛好此案例在皮膚恢復的很好的狀況下,出國玩兩週。當然出國期間,飲食比較難控制,會吃到烤肉、漢堡等食物。出國當然睡眠品質也比較差些。因此皮膚又復發。

第二階段反覆治療,待補。

恢復的路有時候起起伏伏,近進退退,希望每個人在恢復的旅途,找到舒服新生活方式。

比較順利治療的案例我就不放上來了。因為我覺得太順利的治療,好像IG上面只放最風光的照片,並不是現實。以上這些案例分享,是想說明:皮膚問題的治療,其實飲食和生活習慣站了很大的部份。如果飲食上可以清淡不刺激,皮膚恢復的速度有時候可以超越期待。

而這條恢復的路,常常有上坡也有下坡,可能有時候感覺前進兩步倒退一步,但千萬不要氣餒。因為很多人和你一樣,走在這條路上。許多人堅持了過來,恢復的很好。希望受皮膚問題困擾的人,可以享受新的飲食和生活方式,用本來面目,享受全新的自我。

根治濕疹的中醫治療:針灸穴位篇

針灸可大幅縮短皮膚病的療程,對於異位性皮膚炎、濕疹、蕁麻疹、汗皰疹,都很有幫助。我個人會分為消炎、止癢、促進皮膚恢復屏障、局部牽引針,組合使用。

皮膚病常用正經穴位:

合谷、曲池、血海、三陰交

皮膚病常用董氏奇穴:

駟馬穴:肌肉豐厚處,走陽走表,皮膚病特效穴。陽明經多氣多血,以理氣理血的方式,從根本上治療皮膚病。

中上九里:鎮靜、疏風作用強。風疹搔癢失眠必用。

分枝上下、後枝穴:解毒要穴、分清泌濁、疏利三焦。調整內分泌、免疫。

肩中穴:脖子肩膀附近的皮膚病,可增強牽引效果。

手解穴:即少府穴,心經滎穴,屬於火經火穴,清火鎮靜效果佳。諸痛癢瘡,皆屬於心。止癢效果好。

金前上下穴:這兩穴在梁丘上下,靠近胃經郄穴,多氣多血。楊維傑師公書中說明,此穴作用於肺氣肝血,又在近胃經郄穴,可治療皮膚敏感。我個人在皮膚屏障恢復期,也會加強使用。

耳尖刺血:對於面部皮膚問題非常有效,不但可以止皮膚癢,青春痘、眼周濕疹、面部濕疹、甚至睡眠品質都能得到改善。

繁體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