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 陳 啟志 | 6 月 11, 2025 | 兒少發育, 內科雜病 Internal Medicine, 自律神經
有些人,天生就對這個世界感受得更深、更細膩。 他們容易察覺他人情緒的變化, 也容易被聲音、光線、氣味或人群環境所影響。 他們就是所謂的「高敏感者」(Highly Sensitive Person, HSP)。 在診間,我常遇到高敏感的患者── 他們容易焦慮、容易累、睡眠不安穩、 腸胃常常出狀況, 情緒也比一般人更容易被外界影響。 但深入了解之後, 我發現他們內心常有一種柔軟的力量, 以及極強的同理心與觀察力。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這些傾向, 請相信:這不是一種毛病,而是一種天賦。 ⸻ ▋高敏感,是「寫在身體裡」的特質...
來自 陳 啟志 | 6 月 1, 2025 | 內科雜病 Internal Medicine, 自律神經
本篇文章整理自郝萬山老師談抑鬱症治療 抑鬱症,這個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普遍的疾病,正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活品質。它不僅是情緒的低落,更是一種涉及身心複雜互動的生理失衡。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抑鬱症的概況、臨床表現、潛在成因,以及如何透過多面向的策略來預防與治療。 全球趨勢與驚人數據:抑鬱症的蔓延 (WHO)的數據顯示,抑鬱症已位居全球第四大疾病。預計到2020年,它將超越惡性腫瘤,成為人類疾病的第二號殺手,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,其普遍程度甚至超越了普通感冒。...
來自 陳 啟志 | 5 月 8, 2025 | 內科雜病 Internal Medicine
中醫治療皮膚病|六經辨證,對症下藥 皮膚病千變萬化,有些是風熱、有些夾濕濁,有的甚至與內臟功能失調有關。中醫經典理論《傷寒論》裡的「六經辨證」,可以幫助我們分類不同性質的皮膚問題,對應到不同的治療策略。 來看看吳雄志老師方法: 太陽經 脈象:脈浮。麻黃、荊芥、防風,皆有免疫抑制作用 防風能抑制第一型超敏反應,俗稱「速發型過敏反應」,幾分鐘內就可能出現反應,例如:蕁麻疹、哮喘、過敏性鼻炎、食物過敏、少部分皮膚濕疹。 荊芥抑制第三型變態反應,又稱「免疫複合物型超敏反應」。...
來自 陳 啟志 | 4 月 7, 2025 | 內科雜病 Internal Medicine
你是否夜夜「交響樂」?枕邊人不堪其擾,自己也常感疲倦、睡不飽?小心!惱人的打呼聲可能不只是生活習慣,更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,尤其是與「睡眠呼吸中止症(OSA)」如影隨形時,更需要高度警惕! 您或您的家人有打鼾的困擾嗎?別再把它當作稀鬆平常的小事!臨床案例顯示,嚴重的打鼾不僅可能影響枕邊人的睡眠品質,甚至導致夫妻關係緊張。 更令人擔憂的是,打鼾往往是「睡眠呼吸中止症(Obstructive Sleep Apnea,...
來自 陳 啟志 | 9 月 29, 2024 | 內科雜病 Internal Medicine
什麼是巴金森氏症? 巴金森氏症(Parkinson’s Disease,PD)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(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),腦部疾病,會影響運動、心理健康、睡眠和疼痛等多方面問題。 巴金森氏症主要症狀: • 運動症狀:動作遲緩、靜止性震顫、肌肉僵硬、步行困難和平衡問題。 • 非運動症狀:認知障礙、心理問題、癡呆、睡眠障礙、疼痛和感覺異常。 許多帕金森病患者會隨病情進展發展出癡呆,增加生活上的依賴和照護需求。 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的分別:...
來自 陳 啟志 | 9 月 29, 2024 | 內科雜病 Internal Medicine, 自律神經
什麼是自律神經? 自律神經系統(Autonomic Nervous System, ANS)分為: 交感神經:負責「戰或逃」,壓力時心跳加快、血壓上升、瞳孔放大、腸胃蠕動減慢。 副交感神經:負責「休息與修復」,讓心跳變慢、腸胃蠕動加強、身體恢復平衡。 這兩條神經系統應該要交替協調,保持內在穩定。 自律神經失調的意思是? 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協調失衡時,就可能導致各種症狀。這種狀況就稱為「自律神經失調」,是功能出問題,不是器官本身壞掉。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?...